学科竞赛
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学科竞赛 >> 国际化学活动简介

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(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,IChO)是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的一种。1968年,首届IChO举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,以后年年举办(1971年除外)。

  最初的参加国大多数都是前东欧集团的成员,而且1980年第12届奥地利IChO以前,这项竞赛都没有在一个“资本主义”的国家里举办过。

赛体和赛制
  每支代表队由4名学生、2名导师组成,其中1名导师任领队。每支代表队还可以有一名嘉宾(guest)和一名科学观察员(scientific observer)。参赛学生年龄不得超过二十岁,且不得拥有高于中等教育的正式学籍。大赛的国际信息中心(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Center)设在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。

  一个国家要想派出选手参加IChO的比赛,必须首先连续两届向大赛派出观察员。在36届IChO中,68个国家参加了大赛,其中7个只派出了观察员。

  比赛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构成。两部分比赛时限都是五个小时,不在同一天内举行(一般实验先考)。两个部分的成绩是独立的。理论部分占总分的60%,实验部分占40%;两个成绩之和即为选手的总分。

  导师有责任把英文版的试题翻译成他们的母语,这样学生们用的考题就是用他们的母语写成的。考试之后,考卷将由一个举办国指定的委员会评审。导师可以在这一轮评审之后与大会裁判商议评分标准,以保证评分的公平。这些工作应在奖项颁发前完成。因为导师们在比赛开始之前事先了解了题目,所以学生和导师的任何交流都是严格禁止的。

  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涵盖化学中的多个领域,包括无机化学、有机化学、物理化学、分析化学、生物化学以及光谱学。虽然大多数知识点都属于中学范畴,但其中很多问题都考察的更加深入,有些问题还需要高于中学要求的知识程度和理解能力。IChO的主办国在比赛之前都要发行一套预备题,而这些题目所涉猎的专业知识明显深于一般中学乃至大学课程内容。准备IChO,不仅需要对化学高度的理解力和极大的兴趣,更需要一种突出的融会贯通、联系实际的能力。

  参赛者会依其个人成绩排先后次序。

  全部参赛者中首10%±2%得金牌
  全部参赛者中之后20%±2%得银牌
  全部参赛者中之后30%±2%得铜牌
  未能取得奖牌但在某一题目满分的参赛者可获荣誉奖
  在理论或实验部分的测试中获得最高分的选手可获特别奖。
  参赛选手还可以通过竞赛这一突出的机遇,来会见全世界志同道合的人,并借着出访外地的机会了解其它文化。这正应了IChO成立时的宗旨:大会促进不同国家的青年人之间的友好联系,并鼓励国际的合作与理解。

 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(Icho)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中学生化学学科竞赛活动。它起源于捷克斯洛伐克。自1968年在捷克举行第一届竞赛以来,除1971年停赛一年外,每年一届。第一届Icho竞赛仅有三个国家参加,后来参赛国不断增加,现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项活动。

  一年一度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学校学年完成后召开,时间一般为七月,在参赛国中的一国进行。主要组织者是东道国的教育部门、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化学协会等。

  每个国家队由四名学生组成,申请参赛的应该是非化学专科的普通中学的正规学生。有二名老师或教育工作者陪同竞赛学生,并作为竞赛的国际评判员。主办国要准备四种译文的竞赛题:英语、法语、德语和俄语。陪赛老师把题目译成本国语言。竞赛题由主办国安排,一般由大学教授和讲师以及中学老师命题。由于各国的化学课程有所差别,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前几个月,主办委员应提供模拟试题。

 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分为两部分:理论和实验。竞赛一共两天,理论部分4~5小时,隔一天后再进行实验部分竞赛,约4小时。参赛者最高分100分,理论部分60分,实验部分40分。根据所得分数,通常有3~5个一等奖,较多的二等奖和三等奖。

赛事举行地点及时间
  1987:匈牙利
  1988:芬兰
  1989:前东德
  1990:法国
  1991:波兰
  1992:美国
  1993:意大利
  1994:挪威奥斯陆
  1995:中国北京
  1996:俄罗斯
  1997: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
  1998:澳大利亚墨尔本
  1999:泰国曼谷
  2000:丹麦哥本哈根
  2001:印度孟买
  2002:荷兰格罗宁根
  2003:希腊雅典
  2004:德国基尔
  2005:中华台北
  2006:韩国庆山
  2007:俄罗斯
  2008:匈牙利
  2009:英国